Skip to content

如何作代禱的服事

提摩太前書2:1-3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地度日。這是好的,在神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

這是關於代禱的教導,基督徒「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不只為自己禱告,也能夠為萬人禱告,把更多的人放在我們心裡,成為我們禱告的對象。這樣的禱告是蒙神悅納的。

透過禱告,我們與神之間建立一種親密的關係。若沒有禱告,就體現不出這種關係,因為我們的信仰不是停留在理論上,而是我們的心靈與神連結。我們對所愛的人,以及我們的好朋友會無話不談,隨著感情的加深,彼此之間的交談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神也是希望我們向祂這樣敞開,對祂沒有保留,把一切的憂慮、重擔、對祂的感恩、對祂的敬拜,等等,都暴露在祂面前。這樣的禱告生活,是每個基督徒每天必須安排的重要環節。

早晨是最好的禱告時間,我們需要從神那裡支取力量來面對一天的工作、生活。先見神的面,再見人的面,這讓我們一整天都有平安、喜樂和內在的力量。禱告對每個基督徒來說都是必須的,我們不要推諉,說自己沒有時間禱告,這樣的話我們的生命就不會成長。除了每天靈修禱告,我們最近提倡禁食禱告,主耶穌在禁食的禱告時候,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太4:4)是要我們放下身體的需要專心尋求上帝,渴慕他,讓屬靈生命因上帝的話語而得到生命。

我們需要學習禱告,把禱告放在我們的優先次序裡,每天將愛神放在第一位,因為耶穌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可12:30)我們不要做口頭、掛名的基督徒,要在我們的行為上體現出基督徒的樣式。因著禱告,我們與神建立親密關係。

有人會好奇,禱告怎麼會有那麼多話說呢?禱告時間長的有幾個小時,到底在講些什麼?其實禱告除了獻上感恩、讚美、為自己的事祈求,還有為別人的事情代禱,禱告的內容自然就多了。事實上,我們裡面的愛有多少,禱告就有多少。

代禱是基於我們對人的愛,因著我們對他們的愛,把他們帶到上帝面前。一百多年前山東的牧師丁立美是中國教會二十世紀著名奮興佈道家、基督教運動領袖,被譽為「中國的慕迪」。他素來是個非常注重禱告的人,隨身攜帶代禱簿,裡面總記有上千人的名字,經常為他們提名禱告。這真是一位禱告的勇士,是基督徒代禱的榜樣。

因為知道自己對他們的幫助有限,甚至幫不上忙,但是可以求上帝去幫助他們,打開他們的心門,讓他們能夠被神的愛吸引。我們需要透過禱告服事神,關懷人。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我們如何用代禱去服事人。

首先,耶穌為我們代禱。

我們都是因禱告來到上帝面前,成為上帝的兒女。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是誰的禱告使我們可以來到神面前?是主耶穌。 《希伯來書》中說:「凡靠著他進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為他是長遠活著,替他們祈求。」(來7:25)耶穌在天父的面前替我們祈求。聖父、聖子、聖靈是三位一體的神,是團契,他們之間是愛的關係,是合一的關係。耶穌是上帝與人之間的中保,他道成了肉身來到世上,世間所有的憂傷、痛苦,他都經歷過,所以他是站在人的地位上,他了解你一切的感受,替我們向神祈求。主耶穌向天父禱告表示祂在乎我們、關心我們、愛我們。我們是被愛澆灌的,活在愛的海洋裡,只是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

聖經告訴我們,還有一位在我們裡面為我們禱告的,那就是聖靈。 《羅馬書》中說:「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我們禱告。鑑察人心的,曉得聖靈的意思,因為聖靈照著神的旨意替聖徒祈求。」(羅8:26-27)

除了天上那位我們的救主,在為我們禱告,我們裡面還有一位聖靈在為我們禱告,我們是里外都被愛所包圍,這愛透過禱告體現出來。當我們憂傷、軟弱,甚至不想禱告的時候,聖靈以一種深沉的吸引,用說不出的嘆息替我們祈求,吸引我們禱告,幫助我們禱告,使我們的憂傷、重擔得以在神面前全部卸下,讓我們得著釋放。

聖靈與我們之間的禱告也是互動的,祂把禱告的心放在我們裡面。有的弟兄姊妹會有這樣的經歷:早晨天還未亮就醒了,隨後就想到要起來禱告,天父在等著我,我要把今天的事情交託給他;白天在工作、走路時也會突然想起要為某個人或者某件事情禱告,心裡會有一種負擔(負擔一詞在教會中是指一種壓力,一種促,或者某件事情譯為“催den”)。

聖靈的催促會讓你出其不意地想到一個很久沒有聯繫、沒有想起的人,或者心裡特別感覺到要為某人禱告,這個時候你一定要順服聖靈的感動,也就是聖經中所說的:「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帖前5:16)。聖靈會照著神的旨意催促我們禱告,讓我們安靜下來親近神。我們是不是每天都活在愛的禱告中?不但知道神愛我們,也以禱告回應祂的愛。

主耶穌知道我們的軟弱,所以祂成為我們的中保,體諒我們,擔當我們的憂傷,背負我們的痛苦。主耶穌給我們做了禱告的榜樣,聖經中記載他每天向天父禱告,從神那裡支取力量;聖經中也多處記載,他為身邊的人禱告,在揀選十二個門徒之前,通宵禱告。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出去上山禱告,整夜禱告神。到了天亮,叫他的門徒來,就從他們中間挑選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路6:12-13)相信那天晚上,耶穌一定是為這些門徒做了深刻的禱告,在禱告中把他們連接在一起,也把他的生命連接在一起,也把他的生命連接在一起。

在主耶穌上十字架之前,信誓旦旦的彼得沒有料到他會否認耶穌,但是主耶穌提前跟他說:「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 u後,門徒一哄而散(參太26:56),但耶穌體諒他們,沒有嚴厲的責備他們。耶穌曾預先對彼得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夜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在耶穌被 b u後,彼得先後在大祭司的院子裡、門口,三次對人說“不認識耶穌”,雞叫以後,彼得想起耶穌所說的話:“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他就出去不認我。”他就出去痛哭。 (太26:75)

耶穌知道有兩種力量在拉扯著彼得,一種來自撒旦,黑暗權勢的控告,讓人灰心喪膽,自責懼怕,讓人活在黑暗中,覺得自己沒有希望,沒有信心,這是人性的軟弱;另一種力量來自耶穌,他為彼得禱告祈求,以此拉住他,讓他不至於死了信心,因為耶穌以永遠以此為目標的愛。

今天耶穌對我們也是這樣,祂在天父面前為我們祈求,即使我們軟弱、灰心、失敗,也不要自暴自棄,因為耶穌沒有放棄過我們。耶穌以他的禱告來表明他不離不棄的愛,他知道人性中的軟弱、懼怕、擔憂,他知道我們每個人的本相,以我們的本相接納我們。所以,當我們軟弱、跌倒、痛苦、憂傷時,不要忘記有這樣一位愛我們的主,祂始終關注著我們,在天父面前為我們禱告。

主耶穌復活升天后,在天上繼續迫切地為他所愛的人禱告,就是那些他用自己的寶血重價買贖回來的、他所愛的人。保羅在《羅馬書》第8章中說:「誰能定他們的罪呢?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裡復活,現今在神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羅8:34)

在我們身後始終有一位全能的神、愛我們的耶穌在關注著我們,托著我們,支撐著我們,給我們力量。所以,當我們遭遇患難、困苦,身處逆境中時,可以靠著神剛強,有時他沒有拿走生活中的苦難,但是要給你力量去得勝,要讓我們在經歷這一切的之後,成為剛強的人。祂天天在天父的右邊替我們祈求,求神加添我們力量和信心。

有些責任我們是無法逃避的,有些困難也是生命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無論身處何種境遇,我們並不孤單,神會加添我們力量,賜給我們智慧去應對一切的問題。並且,經歷患難和試煉,讓我們的信心得以增長,使我們的屬靈生命更加成熟、老練,讓基督的生命在我們身上彰顯出來。

接著上一節經文,保羅說:「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 -/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如經上所記:『我們為你的緣故。 」」(羅8:35-36)有耶穌在天父面前為我們禱告,沒有任何事物能夠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

無論是患難、困苦、逼 -/迫,或是飢餓、危險、刀劍,甚至死亡,這一切都不會使我們與基督的愛分離。苦難更是激勵我們親近神,認定他,沒有任何事物能攔阻他的同在,除非我們自己遠離他。神允許一些打擊、挫折臨到我們,是為了讓我們的靈命更成熟,熬煉我們如精金。我們在這世上生活,就是要去徵戰得冠冕、得榮耀,把榮耀歸給神,使我們的生命經過熬煉能夠剛強。

接著在37節,保羅說:“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8:37)我們能夠在經歷的一切事上得勝有餘,前提是“靠著愛我們的主”,有他在天上時刻關注著我們,為我們禱告。從創世到末了,這樣一位掌管宇宙萬物、歷史的神,如此愛我們,並且我們竟然可以跟他相連,靠著他得勝。我們能夠活在這樣愛的關係裡,這一切的前提就是禱告,耶穌就是透過為我們代禱來表明祂的愛。

第二,肢體間要彼此代禱。

耶穌為我們代禱,我們也要成為一個禱告的人,從滿足自我,到有所禱告、有所愛。

每個人都會關心自己,俗語說:“窮則呼天,痛則喊娘”,這種呼求是人的自然表現,但是當看到別人的難處、困苦,能與他一同難受、流淚,為他禱告、呼求時,你的生命就成長了,基督的生命就在你身上湧流出來了。有時候我們可以把自己的事情先放一放,看到身邊弟兄姊妹遭受的苦難,看到身邊未得救的靈魂,看到他們的需要,把他們帶到神面前,呼求、代禱。每個基督徒都要有代禱的服事,這樣生命才能成長,並且神的心意也能夠透過我們湧流出去。

聖經教導我們要彼此代禱,《雅各書》中說:「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6)我們當然可以為自己禱告,但是當看到別人的需要,我們為別人而有大禱告的人的功效,這樣的功效。所以,我們可以使用這權柄,當我們出於愛為別人迫切禱告、呼求時,這就是愛的連結,以禱告結成愛的網絡。身為弟兄姊妹,我們是互為肢體的,這「肢體」不是抽象、理論的,代禱就是因著感受到肢體間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具體行動,是肢體間的感同身受。

《哥林多前書》中說:「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林前12:26)一個肢體若受苦,全身都能感覺到,如果你作為教會的肢體,與其他肢體間也有健康的連結,你所受的痛苦也能感受到你所受的痛苦。若感受不到,那就成了屬靈的中風、癱瘓,沒有肢體的知覺了,就是得了屬靈的疾病。

一個健康的教會,每個基督徒都是痛癢相關的,對他人的憂傷、疾病、所遇到的患難、困苦,都好像自己遭遇到的一樣,都當作自己的事情到神面前代禱,甚至是流淚呼求,這就是神所要的禱告的服事。當我們把人放在自己的禱告中,說明他們是我們所關注、所愛的。當然,有了禱告也不能代替你實際的行動,雖然有時候能做的有限,但是當我們為他們禱告的時候,我們對他們的愛就是出於甘心,我們對他們的幫助和服事也就更有內在的力量。

神賜給我們禱告的權柄,透過我們的禱告,見證神的信實和能力,靠著神的大能,藉著禱告,渺小的我們能夠為神做大事。

我們有時候需要把哀求轉變為代禱,將別人的難處放在心上,到神面前禱告、呼求;也可以將自己的難處告訴別人,讓別人代禱;這就是聖經所說的“彼此認罪,互相代求”,這樣就可以使我們得醫治。但很多時候我們只會在神面前抱怨,抱怨禱告沒用,神不聽,因為我們沒有帶著代禱大有能力的功效去爭戰。

我看過這樣一個見證:有一位基督徒母親,她的女兒正值青春期,叛逆、早戀,並且交友不慎,生活放縱,傷透了她的心,恨不得不認這個女兒。後來牧師勸她,使用代禱的權柄為女兒爭戰,天父怎樣看她,就怎樣為她禱告、祝福,在天父眼中,她是個浪子,她所做的她不明白。這位母親每天都為她的女兒禱告、守望,有一天, 她早上開門的時候,看到女兒站在門口,女兒說:我半夜醒過來的時候,突然發現睡在別人床上的自己是那樣的污穢不堪,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要回家。正是這位母親的代禱,扭轉了孩子的命運。

我們的代禱是為對方禱告、認罪,當他自己不知道要認罪,不知道自己的危險時,我們就替他守望,站在他的破口,堵住這破口,重修禱告的祭壇,去爭戰、去禱告。

舊約中的先知但以理,他為同胞的禱告就是代禱的典範。但以理得知以色列民犯罪、作惡,以至於上帝的審判臨到,國破家亡,雖身處巴比倫王宮,生活優越,他為國家和民族禁食禱告,披麻蒙灰,定意向上帝祈禱懇求(參但9:3)呼求神: 「我的神啊,求你側耳而聽,睜眼而看,眷顧我們荒涼之地和稱為你名下的城。」(參但9:18)但以理為國家、為犯罪的以色列百姓認罪、代求的禱告,記載在《但以理書》第九章。

神要我們彼此代禱,讓我們透過代禱連結成一個愛的網絡。在新約的保羅書信中,也提到保羅為教會、為弟兄姊妹的禱告,同時他也希望弟兄姊妹為他禱告。在《以弗所書》中,保羅說:「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警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也為我祈求,使我得著口才,能以放膽,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秘。

感謝主,我知道也有很多人也為我禱告,我很欣慰,因為知道自己不孤單,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托住我。一個沒有人為他代禱的人,是很孤單、很淒涼的,如果你不想成為這樣的人,就先為別人禱告,這就是基督教信仰,是一個愛的信仰,透過禱告來表明我們的愛。

第三,我們要為教會、為神的國代禱。

為教會、為神的國禱告,這樣的禱告,聖經稱為「守望的禱告」。

「耶路撒冷啊,我在你城上設立守望的,他們晝夜必不靜默,呼籲耶和華的,你們不要歇息,也不要使他歇息,直等他建立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在地上成為可讚美的。」(賽62:6-7)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聖殿所在的地方,在新約中也指的國度。我們要為教會、為神的國禱告,主耶穌教導我們說:「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2-33)

這是一個優先次序,我們需要學習代禱,為教會的事工禱告,為傳福音禱告,為那些未得救的靈魂禱告,這就是保羅所說的「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基督徒作為新約的祭司(參彼前2:9)站在神人中間,向神祈求,為人代求,這就是站在破口中,堵住破口的禱告,這樣的禱告是神所悅納的。

對有些基督徒來說,禱告的祭壇可能已經毀壞很多年了,有的甚至根本就沒有建立過,沒有禱告的習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至少要有半小時到一小時的禱告時間,這就是我們的禱告生活,是神所喜悅的。耶穌說:「你禱告的時候,你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太6:6)這種內室中的禱告是給神看的,不是給人看的。

教會各項事工的開展,弟兄姊妹們向人傳福音,這些都不能代替禱告;反之,禱告也不能代替我們走出去傳福音、關心人、愛人的具體行動。耶穌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太9:37-38)這裡耶穌所講的是在「收莊稼」之前要先禱告,因為他是「莊稼的主」他知道要如何開展遣差誰,工作遣差。透過代禱,我們與主同工。

在教會開展事工前,傳福音之前,我們要先禱告,尋求神的旨意,不要單憑人的智慧和血氣,因為這些都靠不住,甚至會讓人心灰意冷。但先禱告,而且是看到「莊稼」的需要去作具體明確的禱告,就是一個與主同工的人,就能看到神為我們開道路,各樣的事工就能得以順利開展,蒙神祝福,工作的果效也會隨著我們。

中國內地會創始人戴德生,他是禱告的典範。 1854年,年僅22歲的戴德生來到上海,孤單一人開始了他在中國的傳道工作。在中國宣教期間,他不斷向神禱告,神也垂聽他的禱告,差遣宣教士來中國。一八八七年,戴德生再次仰望神,求神再差遣一百名新的宣教士到中國來。他也仰望神在那一年再供給內地會一萬英鎊的經費,結果神垂聽了他的禱告。在年終統計時,該年中國內地會收到一萬一千英鎊的奉獻款,而蒙召到中國的宣教士,則是一百零二人,比起原先所求的,還多兩名。中國內地會不僅在中國傳福音,也做了大量慈善、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今天,神也可以使用你,為神做大事,看見人的需要,為他們禱告,帶著權柄去禱告。我們教會一位弟兄的叔叔在江西老家,雖然家人多次向他傳福音,但他不信。去年突然腳疼,痛到一個地步,幾十天都無法好好睡覺,後到上海中山醫院治療,專家會診後找不出原因,仍無法減輕他的疼痛,他就準備出院算了,實在熬不過去,想回家後自殺。感謝神,我們教會的劉弟兄和他小組的其餘弟兄姊妹去醫院看望他,為他禱告,當他晚上他就睡著了,不久之後就出院了,回江西後就信主了。神的作為實在是奇妙,多位專家會診找不出原因的病症,普通信徒的代禱,神垂聽了、醫治了,因為我們的全 – 能 – 神,他喜悅我們為人代禱。

18世紀英國著名的教會領袖約翰.衛斯理,他有一句名言:今天上帝只做一件事,就是「回應信徒的禱告」。他還有一句話說:神在地上工作的多寡,取決於禱告的多寡。我們藉著禱告與神同工,與神同行,與神同心。我們需要學習代禱,當我們看到周遭人的需要,感受到別人的軟弱和痛苦,能體會到耶穌的心腸,就會像耶穌那樣為人流淚禱告。

依照聖經,每個基督徒每天要為至少12人的名字禱告。

《出埃及記》中記載,祭司所穿的聖服,在左右肩帶上各有一塊紅瑪瑙,上面刻有以色列兒子的名字,每塊刻有六個名字(參出28:9-10)。亞倫要在兩肩上擔起他們的名字,在耶和華面前作為紀念(出28:12)。一個人可以為12個人禱告,在日常生活中,你每天為幾個人禱告?小組裡通常最多有12個人,我們可以為小組的組員禱告,為福音對象禱告,這是大有功效的禱告。關鍵是你心裡要有愛!

求神給我們憐憫的心,能夠去愛人,把所愛的對象放在自己的心裡,看到他們的憂傷、壓力、孤單、難處,為他們的需要禱告,甚至流淚禱告,以基督的心感受他們的需要。

我們要學習禱告,不要做一個冷漠的人,透過禱告讓我們的生命得以成長;透過禱告為教會,為神的國守望;讓我們警醒禱告、恆心禱告,為著更多靈魂的得救禱告,看見神國的復興。求神祝福我們!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