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地, 當兩種文化匯集到一個婚姻關係當中的時候, 會帶來一些問題,繼而給這個關係帶來緊張。每一對跨文化婚姻(CCM)的夫妻都會發現在他們之間有許多文化差異, 他們會感覺到迷失並影響歸屬感。 跨文化夫妻之間有許多的不同, 當幫助他們的時候可以問他們以下這些問題:
他們是否了解他們各自的文化中是如何面對衝突的?
各自的家庭是如何對待親屬的?
是否有種族主義因素參雜其中?
他們是如何看待各自的社會地位?
在他們的文化當中是否接受男人在家裡煮飯, 太太去「賺麵包錢」?
他們的食物有什麼不同?時間觀念如何?餐桌禮儀如何?如何運用閒暇時間以及如何使用金錢?
所有的這些差異可能看起來都相對微不足道, 但是它們會逐漸增加夫妻間的摩擦。 特別是當他們「回歸」自己的文化圈的時候, 當一對夫妻在其中一方的國家定居下來的時候, 另外一方可能經歷到許多損失。 這些損失包括:
身分認知—我是誰?和生命中熟悉的內容的連結家庭和朋友的同在 在社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當跨文化夫妻合併他們的文化時, 他們的歸屬感會受到影響。 每個人需要找到一個新的身份, 因為他們最少生活在兩個「世界」裡頭。 即便跨文化夫妻之間有許多的挑戰, 這些關係也給了對方成長的機會, 以及進一步深入對方的「深層文化價值」。 這個機會不只是可以學習了解對方, 欣賞,接受並尊重他們, 同時也是一個因著神的愛而接納所有世人的見證。
跨文化婚姻的挑戰與益處
文化差異與溝通
所有被我們面試過的夫妻都認同婚姻中的文化差異具有挑戰性並且會帶來壓力。許多人談到「缺乏對文化的理解」或「掙扎著面對另一個文化」。 這種缺乏理解的情況暗示著各方面的差異, 包括:價值觀, 文化, 溝通(包括語言和方式)以及對對方的期待。
所有的已婚伴侶都需要對各自家庭的差異進行調整, 對於跨文化夫妻來說就需要更多的努力,並且要特別留意來了解配偶文化中的深層價值。有些事情可能非常難以忍受,比如說,男女角色的差異, 或者是要說誠實話還是要照顧面子。
跨文化夫妻每天都會面對, 並牽扯到文化差異。 問題會出在例如食物, 是否守時,餐桌禮儀,如何打發業餘時間, 這些相對來說並非很大差異的問題,卻可能會在兩者中間引起越來越多的矛盾。從我的經驗來看, 配偶可以從對方接納一些特徵, 從而形成一種混合身分。
溝通, 或者是缺乏溝通, 對大多數夫妻來說都是一個挑戰, 他們將之歸咎於缺乏語言方面的理解。 這是由於他們的母語不同, 也可能是他們所選擇採用的語言的表達方式非常不一樣。重要的是溝通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變的更好, 雖然最初的時候可能很難互相理解。有人說「你可能明白一個個的單字, 但是不懂得字句的意思, 因為在另一個文化中他們有不同的含意。」我們建議夫妻之間應當用心去學習對方的語言。 是否流利並不是重點, 重點卻是,是否願意學習。
有一對夫妻報告說, 雖然他們的母語都是英文, 然而他們仍然有時候對單字的意思或其內涵而掙扎。從事成員關顧的工作人員一定不能假設因為夫妻使用同樣一種語言,他們就必然了解對方的意思。
國籍問題
今天的移民機構給跨文化的夫妻添加了許多的壓力, 所有夫妻應當對他們打算定居的國家的法律有所了解。
跨文化工作者的收入一般不會太高, 他們中的許多人不得已要挑選對自己來說不理想或不喜歡的選擇。令人傷感的是一些跨文化夫妻被迫分離一段不知道多久的時間。這種情況會給婚姻帶來心碎,感傷和壓力。這也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團隊成員, 這需要成員關顧同工提供額外的支持, 保持理解和敏感。
夫妻應了解在對方的國家裡面永久定居的法律要求, 目前(寫作時), 歐洲國籍和英國國籍的公民對此心懷憂慮, 因為英國與歐盟的關係不明朗。
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是鼓勵配偶在對方的國家裡面度過足夠長的時間, 以盡力吸收當地的文化和語言, 同時也滿足申請雙重國籍的(時間)要求—如果這樣是可行的話。 鼓勵跨文化夫妻在其中一個國家尋求共同的永久居住權。
失落感與歸屬感
跨文化的工作者們, 無論單身或是結婚的,在回到母國的時候都有一個再適應的挑戰。 有一些非常好的資源可以幫助工人順利度過「回歸期」。
可是如果夫妻中有一位並沒有回家,卻要馬上再去一個全新的地方, 那又將怎麼樣呢?你怎麼會把這裡不是你家的地方稱作「家」呢?跨文化夫妻不可避免的會遇到這樣的窘境。
事實是, 夫妻中總有一位會處於「失落」的狀態。 當回家的時候來到的時候, 夫妻們要決定他們要去哪裡定居, 而這可能會是關係緊張的主要原因。
一個簡單的去探訪親友的旅途, 可能意味著要透過移民管控,昂貴的機票, 天氣的變化, 時差以及語言的不通。當夫妻組成跨文化家庭的時候, 兩個人中的一個或兩個, 都會碰到遠離親屬, 家庭, 文化,還有, 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發生的, 就是遠離自己的母語。
改換居住的國家是跨文化婚姻夫妻們另一個挑戰。 「很難決定居住在哪個國家, 這個挑戰在開始的時候甚至沒有被意識到。」 從一個主動的角度來說, 成員關顧同工可以有目的地引導夫婦們討論將來要發生的事情, 以及他們是否有一個應對突發情況的, 或者是提前規劃好的歸國計劃。 跨文化夫妻們對定居地的選擇過程,會在他們生活狀態中的許多的紛擾和社交變更之上更添上一筆。 這類變化會帶來一些隱形的失落感, 例如歸屬感,自我認知, 以及文化根基。夫婦們或許會適應新地方,學習用當地的語言溝通, 並在許多方面顯得非常融入。 可是, 配偶中的一位依然覺得與周圍脫節。
道德, 宗教與文化價值, 還有許多時候, 他們對配偶習以為常並認為理所當然的認知難以有真正的認同。 對方可能與這個地方,這個地方的人, 以及在當地所參與的事工都應對得很好,然而他們依然在當地感覺困惑,被剝奪, 以及迷失自我。這種困惑的原因多數是因為對太多的變化以及失落感而產生的感傷。「 我的家只能是存留在我的記憶裡面了」。 跨文化夫妻會選擇在對方各自的國家裡居住一段時間, 給對方一個機會來充分了解和吸收對方的文化, 生活方式和語言。但是最終不論他們決定在哪裡定居, 事實是最少其中一位會或多或少,以某種形式,成為一個“外人”。
家務事確實是個事兒
跨文化夫妻必須面對一個經常發生的事實, 就是遠離親屬和朋友。 「我缺少理解我的人——不是語言的關係, 而是有人來自於我相同的文化背景」。 找到與你有深厚的文化連結並且深深理解你的人是最基本的需要。在配偶的母國裡面作為一個「外人」 ,如果有人能夠與之處在同一頻道並發生聯結,這可能會很有幫助。成員關顧的同工可以鼓勵夫婦們, 特別是這個“外人”,找機會在輕鬆的氣氛下表達自己。
當一個人和有相似情況的朋友們有聯繫的時候, 他們會感覺到安全以及被接納,這會讓他們互相交流經驗, 取笑自己的失敗, 或者是為之流淚。這種溝通會讓他們感覺自己並非獨自一人,並且會帶來歸屬感和認同感。 了解了這個需要的成員關顧同工應當鼓勵夫婦們尋找這樣分享的機會。
文化沉澱
跨文化夫妻同享婚姻中的興奮和益處。 相當大部分的人表示他們能夠擁有如此多元的,豐富多彩的家庭關係是一種特權。一位被訪客說, 「跨文化婚姻從一個更深度的層次幫助我們了解和接受對方的文化。」 另外一位說到「雙方都給婚姻帶來更多的內容, 就算我不能完全融入她的國家, 她仍然可以對我的國家有許多的了解, 現在我可以以一個外人的角度來審視我自己的文化的長處和弱點」。
有些夫妻分享到他們的跨文化婚姻經驗會在他們面對衝突的時候有所幫助: 「 因為我們是不同的, 我們就默認對方也是不同的, 這樣我們就更能原諒, 更能理解」。 學習認識自己也是被訪問的夫妻們從自己的經驗當中體會到的一方面。這經驗擴展了他們的文化視野, 帶來更好的生活品味, 給人帶來對周圍事物,世界觀以及不同意見, 有更高的敏感度。擁有一個從另一個國度來的配偶讓我更好的明白自己是誰, 帶來更深刻的自我體驗。
靈活度
跨文化夫妻可以靈活地將他們各自所攜帶的元素,加上他們共同居住的國度的元素, 一起歸入並形成一個他們自己的文化。有人這樣說道, 一個人可以「創造一個你喜歡的第三文化, 你可以從你們現有的兩種文化中揀選並融合「
跨文化夫妻經常感覺在生活中有一個「外人」會更長久地令人感到有趣, 因為她帶來的多樣性和不可預見性 – 永遠不會覺得沉悶, 我自己的丈夫這樣說的。
多元文化家庭
跨文化夫妻有機會將各自的文化組合,經由這樣的特殊途徑形成自己的家庭文化。 在訪問中, 參與者被要求來分享在他們的新家庭中他們期待保留的原文化中的某些方面。 每個配偶都有他們所期望從原文化中能夠被保留的項目清單。
國籍 我想要保留我文化中的。 。 。
巴西 家庭合一,父母與兒女間的親密關係,隨意地開放家庭, 舉辦烤肉會。
英國 關注歷史與家庭, 英倫文化,幽默感,語言,禮儀(如排隊), 食物, 慶祝傳統節日,贈送卡片, 睡前常規
加拿大 慶祝傳統,食物, 國歌,歷史,接納多元文化
智利 決意保護國家歷史中的智利特徵,善於抗壓
中國/馬來西亞 中式食品,語言, 文化, 歷史
捷克 家庭團聚,開放性
荷蘭 慶祝傳統,直截了當地討論任何話題, 語言
芬蘭 洗桑拿,芬蘭人所理解的深刻友誼,真誠接納對方
當我們看這個表格的時候, 我們看到有一些原有文化中配偶們期望可以保留並且傳承給下一代的元素。
意識到自己的身分有助於當事人判斷自己所重視的觀點。當一個人有靈活度並有能力決定從其他文化中擷取一些元素, 這可能反映這個人對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並且自信。當對方接受了自己的文化的時候, 他們自己也更容易接受對方的文化, 如此一來他們可以認同,繼而超越他們各自的不同, 而一起成長。
生命中更廣闊的內容
許多在跨文化背景下生活過的人同意,這樣的經驗對於更廣闊的學習和得著是有益的。當夫婦決定「長期「居住在跨文化環境下的時候, 這種得著是持續發生的而且比較強烈。通常來說, 夫婦們都認同他們樂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們有特權獲得雙重護照, 雙重語言和雙重文化。
父母覺得他們會為下一代提供更廣闊的生活視野, 並且是自然而然地學到的。有人說這是好的,因為「孩子們隨著父母在不同的國家長大, 這會幫助他們了解其他的人說話和樣貌都「不同」。另一位補充說, 跨文化婚姻會提供一個機會「讓全家都成為雙語人士」。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許多人都尋找了多文化的未來的選擇。
給成員關顧同工關於跨文化配偶的建議
講座/小組討論:
創造機會讓跨文化夫妻可以討論他們的問題。 他們會因為有這樣的機會來見其他的夫妻們,並分享他們各自的經驗而感恩的。 建議:可以組織一個工作坊(發郵件給我, 我會給你提供一些想法).
保持開放態度並隨時擺上:
針對成員的婚姻關係,主動地,有準備地問一些敏感,然而不是那麼嚴肅的,不帶審判態度的問題。有一個被訪問的學員說: “機構應該可以更加大膽地問一些探究的, 直接的問題。”
提供資源:
給跨文化夫妻們相關資源的指引, 例如書籍, 網站, 博客, 社群媒體。 建議: 把參考書目準備好。
合適的人員:
預備合適的成員關顧同工, 準備那些有天賦也有跨文化生活經驗的人。 有人說:
「成員關顧同工需要有我們能「嗅到」的天賦, 能夠牧養, 人格成熟。 需要有被呼召。 這人應當理解我們, 這人也許接近我們的文化, 並願意給我們提供成員關顧」。
重新思考述職:
要留意述職可能為跨文化夫妻帶來更多的挑戰。 有人說機構「應當更明白需要把述職分成50/50」。 在實際情況中這可能意味著需要為夫婦留出額外的時間以克服他們回到母國去所需的時間和距離, 或是相關夫婦或家庭所需的其他一切。
婚姻指南:
各機構應對婚姻有清晰的指引, 尤其應包括跨文化婚姻問題的內容。
要細心:
跨文化婚姻是如此普遍以至於他們幾乎被遺忘。
要靈活:
我的機構關顧成員的方式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他們刻意專注地對待這個事工, 並且靈活面對跨文化伴侶的需要。
要主動並專注於個人:
創造機會,例如在大會中,給夫妻們能見到其他跨文化婚姻夫妻並分享經驗的機會。 也許一年發一兩個郵件給他們, 問他們“你們面對你們的跨文化婚姻適應的還好嗎?”
保持文化敏感度:
要對我們提供成員關顧的夫婦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對於我們這樣在集體社會的人來說, 我覺得探討文化差異是非常必要的。至於那些從個人主義社會裡面來的人,可能書面文件會讓他們感覺更合適。
成員關顧同工需要明白, 配偶間的意見相左可能是因為文化差異而造成的。
有目的性:
我們需要為夫婦們隨時隨地分享而提供一個地點。這樣當成員關顧同工留意到丈夫們和妻子們感覺到在跨文化婚姻當中到被孤立的時候,同工就可以找到方法來幫助他們。創造一種有歸屬感的氛圍可能是保留他們某些文化的途徑。 為了幫助他們將習俗一代代傳承下去, 夫婦們需要在決定對方的哪些文化面值得被涵括在他們的家庭活動當中。
心靈導師:
鼓勵夫婦從導師或是他們認為可靠的人那裡尋求幫助。 跨文化夫婦需要有人聆聽他們, 特別是當處於生命中的變動期, 有壓力的時候, 或者是有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 在這些情況下, 配偶之間的文化差異會表現得特別明顯,也因此產生更多的衝突。 成員關顧同工需要能夠以聆聽,同理心, 並運用各種資源來幫助跨文化夫婦們。
提供更多的時間:
跨文化夫妻需要足夠的時間來處理變革, 做出決定。 他們傾向於需要足夠的時間, 因為他們需要考慮的方面更多, 例如語言障礙和溝通方式。 每個人都應被鼓勵去學習對方的母語, 這會幫助夫婦們降低誤會對方的機會, 這對於夫妻雙方都是有益的, 對團隊其他的成員和機構也是。我們也當意識到「回顧與檢討」部分,因為語言的障礙所需的時間也更久。
提供當前法律相關資訊:
在跨文化婚姻之中,移民相關問題已被證明是一個主要的挑戰。 很多時候當人們來你們機構的時候,他們已經是結婚了的。 但是如果你碰到打算將來要結婚的一對, 你應該要建議他們研究一下相關的法律要求, 以外國人的身份,居住在哪一個國家, 對他們是最好的選擇。 對於家庭來說,確保全家人的護照都是由一個國家簽發的, 會有幫助。 這可以確保全家的成員都有機會待在一起, 特別是當意外來臨或需要緊急撤離的時候。
跨文化婚姻建議參考書目:
阿魯博阿齊, M(2009)[你的跨國婚姻:幫助你走向一個健康快樂的婚姻關係],
芝加哥: 穆迪出版社
布萊格, R 與 黑爾.R(1998)[跨文化婚姻: 認同與選擇], 牛津:布萊格出版
卓別林, M(2015)[好好的回來:幫助你在經歷跨文化禾場後豐豐富富地回家]; 牛頓出版社
丹尼爾,C(2008)[一起向你的婚姻投資],法漢, 素裡: CWR弗雷澤.史密斯, J(2015)[跨越維度的愛情: 一本跨文化婚姻的工作手冊:文字, 故事與問題,寫給那些從不是自己的文化背景中選擇終生伴侶的人]。郎博祿: AWM
吉爾伯特,R 與吉爾伯特,R(2011)[婚姻瑪薩拉: 健康婚姻的52 香料],元素出版社
格里爾森,J與史密斯,L。 (1995 年)[搖擺:關於跨文化婚姻],愛荷華市:愛城大學出版公司
帕內爾,J(2013)[何時性愛應停止]。
http://www.desiringgod.org/blog/posts/when-the-sex-should-stop
羅馬諾, D (2008) [跨文化婚姻的承諾與陷阱], 波士頓, 麻省: 跨文化新聞
西加爾,M(2014)[即將跨入婚姻前的九個謊言]。
http://www.desiringgod.org/blog/posts/nine-lies-in-the-not-yet-married-life
舍霖,G與弗雷澤-史密斯,J(2008)[深愛卻如隔世:洞見,問題,與給跨文化配偶的提示]。 布倫明市,印第安納州: 作者之家
斯邁利,G與 荃特,J.T.(1989)[愛是一個決定, 保持你的婚姻長久並充滿活力的行之有效的技巧] 納許維爾 田納西州, W 出版社
索桑文,P(2011)[泰國結: 如何打開跨文化婚姻錯綜複雜的結], 香港 鐵匠書房
唐能,D(1992)[你就是不懂:男人與女人的對話]。 倫敦 Virago出版社
瓦特斯,D(2007)[一對夫妻兩種文化: 81 對中西配偶談論愛與婚姻]。 香港: MCCM創作工場
影片(DVD):
東面是東方,(2000) 達米安,歐唐納 執導
猜猜是誰,(2005 年)凱文.羅德尼. 蘇利文執導。
我盛大的希臘婚禮, (2002)約珥,茲維克 執導
我盛大的希臘婚禮 2, (2016)科克,瓊斯 執導
沒有我女兒可不成 (1991)布萊恩,吉伯特導演;
轉包(2006)約翰,傑夫考特執導
一件新事,(2006)薩那,漢姆瑞執導
網路資源:
阿魯博阿齊, M(2009)從聖經的角度看跨文化婚姻—-基督教婚姻協助與輔導, 請見:
http://www.crosswalk.com/family/marriage/a-biblical-look-at- intercultural-marriages-11610457.html
阿森納索普洛斯,P(2015)你所使用的語言是如何改變你對世界的看法的, 對話 請見:
http://theconversation.com/how-the-language-you-speak- changes-your-view of-the-world-40721
賓漢,J。 (2014)婚姻的影響力超過一代—-就算今天的離婚率在上升。 英國電訊書房, 請見:
http://www.telegraph.co.uk/women/sex/divorce/10622297/Marriage-stronger-than-for-ageneration-despite-increase-in-divorces.html
布蘭肯博格,M 跨文化智力: 地球那麼大,我們從生存到繁榮, 請見:
伏羅薩根, M 全家走進禾場去:YWAM國際家庭事工 | 服事在禾場上的家庭,以及更遠,請見:
http://www.ywam-fmi.org/articles/items/stepping-out-as-afamily-in-mission.html
格伯-費爾法克斯, H 文化夾縫中的婚姻?一起過聖誕節的挑戰和喜悅。請見:
http://www.ywam-fmi.org/articles/items/inter-cultural-marriage- the-challenge-and-joy-ofcelebrating-christmas-together.html
寇台斯基, R. L. (2010) 跨文化工作者的婚姻難題。 PDF 資源, 美國。 請參閱:http://www.crossculturalworkers.com/ebooks/CCW_Marriage_Issues_Book.pdf
肯尼,A(2005)在禾場上建立家庭:給跨文化宣教的配偶們的手冊: 保羅,柏赫托德出版社, 請見:http://www.pblpubs.org/index.php/pblpubs/catalog/download/7/7/78-1?inline=1
(2013)瓦特式過濾器—跨文化溝通中的衝突, 珍妮特,弗雷澤-史密斯, 請見:
http://www.youtube.com/watch? v=YUh61ZIpuFk&feature=youtube_gdata_player
網址: https://interculturalmarriage.wordpress.com/tag/intercultural-marriage-statistics/
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處
原文作者:Cross Cultural Marriages
經許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