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與連結:Is Every Christian a Missionary?
翻譯:申佳可
事實證明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個意義含混的問題,它的答案取決於你如何使用「宣教士」這個術語。
有些人依照傳統使用這個術語,認為「宣教士」指的是回應神的呼召去往異國傳講福音的人。在這種觀點下,並非每個人都是宣教士,只有離開家鄉的人才是。我們需要謹慎地強調每個人在宣講福音這件事上的參與。如果這個群體中的人開始以這種方式使用這個術語,就意味著神祂自己在這世上的「使命」僅僅適用於那些走到遠方的人,而呆在家中的人卻未能在他所處的地方使福音廣傳,那麼教會將受到損害,基督徒也將處於危險當中,因為他們所持守的基督教信仰背離了神在這世上的旨意。
最近,有些人使用「宣教士」這個名詞來形容任何聽從神的差遣去拯救這世上祂子民的那些人。在這種觀點下,每一個基督徒都是宣教士,而宣教活動是所有跟隨耶穌的基督徒付上一生去做的事。我們在這裡也要謹慎,為那些在遙遠的地方生活和傳道的人設立一個類別。如果那些在更廣泛意義上使用「宣教士」這個詞的人沒有做到這樣,那麼,教會將會受到損害,基督徒也將處於危險之中,因為他們會忽視那些被神給了恩賜來帶領教會廣傳福音的基督徒。
在聖經中,有些神的子民被特別地呼召出來去往未得之地宣講福音。這些基督徒在傳福音的過程中需要帶領所有神的子民-就像一個有服事恩賜的人應該在他們服事的過程中帶領所有的基督徒一樣。
進一步探討
有些人說:“沒錯,每個人都是宣教士”,而同時也有其他人說:“不,並非每個人都是宣教士。”然而,“宣教士”這個術語並非一個來自於聖經的術語,它是為了有助於給一些聖經中的觀念貼上標籤而被創造出來的。因此,讓我們一起來查考這些基於聖經的概念,因為我們對聖經中話語的順服才是最重要的。
天父從世上所有的人當中拯救了祂的子民,也就是教會。我們所有信徒都聽過福音,並因著神的愛傾倒在我們心中而有了重生的生命。繼而,我們接受了聖靈,同時被聯結到了屬靈的團契當中。因著這樣的聯合,我們不但預備好了與神相交,也預備好了與彼此相交。因此,當基督徒生活在這樣的團契中時,我們就組成了地方教會,並透過我們的生命和敬拜展示福音的內容。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由神在基督裡特別預備的,並裝備聖靈的能力,使之能在當地和祂鄉服事彼此和我們的鄰舍。
基督的身體-教會-在做工。教會是神將來之國度的前哨站。在神國度完全到來之前,神希望教會展現出對君王耶穌權柄的順服,並在一切受造物中努力推進祂的統治。 《使徒行傳》這一卷書顯示了神出於這目的在世界範圍內的持續的作為。神希望祂的子民在聖潔中敬拜祂,不被世界所玷污,在彼此相愛中生活,並且到處宣講祂的福音。
況且神並沒有讓我們獨自完成這項任務。透過聖靈,祂裝備我們去做祂希望我們做的事情,並且透過聖靈的內住,祂慢慢地改變我們成為基督那滿有榮光的形象。此外,這聖靈也被賜與教會的僕人,使屬祂的人們知道在哪裡行動、應如何行動。祂同樣給予我們每個人屬靈的恩賜,好讓我們能夠找到在這項綜合性、全面性的工作中自己「適合」的位置。
神的“使命”
是神成就了這一切,祂將繼續做工,直到祂榮耀的時刻遍滿整個地面。在祂為著自己的聖名完成對祂子民的拯救之前,神不會休息。祂的子民遍佈各族、各國,說各樣言語。我們將這稱為神在世上的“使命”,是祂定意要完成的工作。
這個使命最終是屬於神的,即使它的目的是在神教會的工作中被完成。凡跟隨主耶穌的人都奉命成為耶穌的門徒。的確,我們服事的機會各不相同。我們都有屬於自己的特定時間、地點和職業,使我們在各自生命中某一具體「位置」的不同情境下成為管家(例如:家庭、單身、教會成員、公民,等等)。
雖然我們具體的位置可能不盡相同,但我們作為門徒的呼召卻始終如一:「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9:23)在耶穌復活升天之後,他命令他的追隨者透過在世界各地向世人宣揚神國的好消息來加入他的大使命。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每一個障礙都在基督裡被攻克了;因此,耶穌的福音能夠摧毀任何存在於階級、種族、性別、宗教、地理政治、語言之間的障礙,也能夠消除一切的羞恥與恐懼,從而使人類能夠完全地順服神也彼此順服。
不管我們使用怎樣的標籤,讓我們重新定意跟隨我們人生的主宰和生命的救主,並去完成神使命中屬於我們的那一部分。當我們順服祂的時候,我們都會和福音一起跨越某些障礙。神將會把我們中的一些人從我們原本所在的地方連根拔起,這樣我們便能夠順服祂,並帶著能夠消除一切障礙的福音去往那些目前福音未及的地方。在傳統的用法中,雖然那些留在本地的和遠走他鄉的人在傳福音時都很順服,但只有後者被稱為「宣教士」。但二者同樣必要。試想:如果耶穌所完成的救贖是如此巨大,以至於它的影響是如此充滿權威地摧毀了世界上每一個國家之間的障礙,那麼我也一定能夠穿過馬路,與我鄰居的家庭分享福音,即便對我來說愛他們是很困難的。
結語
「宣教士」只是一個超越聖經範圍的術語,它的語言學來源是「被差派」的理念。它被創造出來的目的是給來自聖經的觀念貼上標籤。教會必須保持並教導這些基於聖經的觀念。無論這個觀念是跨越文化和語言障礙以使所有人都成為門徒的傳統觀念,還是所有基督徒使人們在任何地方都成為門徒的使命觀念,我們都不應該使用這樣的標籤以至於使這些來自聖經的觀念中的任何一個消失。
相反,讓我們忠心、順服地跟隨耶穌。讓我們跟隨他,不僅在自己的家中,也要穿越馬路去到我們城市中最貧窮且被人忽視的地方,也去到處於地極的那些最遙遠最艱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