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崇拜的更新—從「敬拜讚美」引發的思考

一:什麼是敬拜讚美

讚美是指直接對神的稱頌,及間接對人誇贊神、尊崇神。而敬拜是指直接與三一神之間的交流,互動表達對神敬畏、尊敬、愛慕、感恩、委身。

二:敬拜讚美的意義

(1)承認神的權能和完全。我們以一個不完全的人去敬拜這位完全的神;如果我們是完全的話,就無須敬拜祂。

(2)感恩。神救贖我們,使我們回復原來的尊貴,故我們應當感恩。

(3)認信。敬拜是內在的一種認信,承認神是偉大的,自己是有限的,因而有外在的行動。

三:敬拜讚美的現代性

1.目的的現代性

敬拜讚美是目的是侍奉,這種工作一方面是服侍神,遵行祂的旨意,另一方面也是神牧養祂子民的途徑。教會有責任使敬拜中的工作與信徒的現實生活有關係,也使之與教會的任務和處境、以及世界和社會的需要有關。但要留意,「現代性」不能抽離歷史而成為斷層的時空,當知道神的國是循環歷史的線性發展。

2.語言的現代性

語言主要是來承接和表達信仰的內容的訊息和目的。語言的現代性更多的應該是指他有現代的適切性,要正對現代文化的墮落、社會的不公、世界的危機、世人心靈的需要而發出神的信息,要有先知性的督責、警戒,也有耶和華大牧人的恩言、安慰和勸勉。語言的現代性是指內容上,而不是風格上。現代教會應尋找適切的語言,用於崇拜之中,使人體會到社會和世界的處境,以及天國的使命和他的切身關係,如此,崇拜才與生命、天國以及世界的現在和將來有關。

此外,崇拜語言的現代性也不是指社會文化流行的用語,而是指如何使人明白基督教的神觀、人觀、教會觀和末世觀。

四:如何敬拜讚美神

崇拜禮儀中基本的三種形式是:誦、唱、禱。

(1)等候,感謝,讚美,敬拜

(2)舉手;唱詩歌頌歌;拍手;用樂器;跳舞;歡呼;跪下;站立;靜默。

五:音樂在教會敬拜中的功能

新約強調,人和神都會自然地湧流出來美妙之歌。音樂藉著人的經驗流露出來,當然,音樂也會影響我們的屬靈活動。使徒雅各認為,音樂與基督徒的喜樂是相互關聯的。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有喜樂的呢,他就該歌頌。 (雅五13)

(1)傳統詩班的設立

教會的詩班,是神所設立的。神特意在教會中,選召一批信徒,具有純正的信仰與音樂的恩賜,肯接受音樂操練並付上代價,在教育音樂事奉上,來歌頌神,見證神,榮耀神。主要負責以歌唱帶領會眾崇拜主,是整個崇拜的表率。唱詩班的成員一般是受過洗的信徒,在教會中屬於義工。唱詩班的成員必須是接受過洗禮,而且要愛主愛教不為名不為利,肯奉獻時間給教會。

(2)敬拜讚美樂隊的組成

適當的運用新式電子樂器  敬拜讚美樂團比較喜歡使用一些新式的電子樂器,例如吉他、電子琴、吉他、貝斯、鼓等等。 樂隊需要成立訓練工作,有領隊,負責聖工,培靈、禱告;隊長;負責教導樂理知識的老師,以及後勤工作與生活。

敬拜讚美樂隊發揮讚美與講道功能 -— 敬拜讚美樂隊活動靈活,新式的詩歌更容易吸引年青人,這是一個向年青人佈道的好工具。多在這方面練習,必須帶領更多人歸主。

總括一句,敬拜讚美樂隊也是一個事奉神的組織,必須按著聖經和屬靈的原則去設立和使用。

六:敬拜讚美的理念與特色

1.  在預備方面,要先定敬拜的主題,考慮想要營造的氣氛,然後選擇幾首相同類型、拍子、風格且內容承接、感情流暢的詩歌,以經文和祈禱把它們串聯起來。

2.  主日多設立敬拜讚美樂隊協助敬拜進行,常採用現在流行電聲樂器。

3.  所有的細胞小組有較多的團契生活。

4.  多使用較流行的簡單歌曲,音樂風格與現代流行樂相近,在崇拜中非常強調自由釋放與浪漫,自然情切又融洽的氛圍營造,以及組員和會眾的感情投入。

七:敬拜讚美樂隊的缺點、危機與方法

(1)缺點

敬拜讚美的歌詞,許多流於煽情而忽略了教義,無論是產量和品質都較低。如果僅僅為了在教會裡,在崇拜的時候不適合現代敬拜讚美在教會裡出現。換個方位思考一下,朗朗上口的讚美詩的教義、屬靈的含義,有多少信徒能明白呢?如果他們不明白唱的是什麼,聖詩如何扮演祂的角色呢?教會對此有多少的重視呢?當年輕人來到教會,翻唱那些苦澀難懂的讚美詩時,他的心裡有多少是在讚美敬拜呢?而現代敬拜讚美用可以聽得懂的歌詞,用年輕人接受的音樂形式之一,帶領這些人來到上帝的面前。可以說是比較使用的教會音樂吧。因此,也難免世俗化,形式化而失去它的效用。

(2)危機

1.過渡的浪漫化

敬拜讚美很強調聖靈的工作與參與,著重營造氣氛,強調感受與感覺。但我們不容易分辨主觀感受和聖靈的感動。聖靈的工作不是短暫的激情,而是給人心靈深處有平安和烙印。

2.形式簡化

敬拜讚美可以創造被接納、自由、開放的環境,讓我們盡情地以身體語言表達對神的崇敬和愛慕。但假若心靈還未熱身。身體已無意識或慣性的舉手或其他,便成為造作。

3.個人偶像化

當有讚美隊或獨唱者獻詩時,在體態和演繹方面效仿當下流行曲的表演,會眾便成為崇拜的觀眾,崇拜的氣氛被打破,敬拜的對像也從人轉移到人或事物上。

4.流行通俗化

敬拜讚美的歌詞與音樂創作受到了現代流行曲的影響,又或刻意尋求慕道者的認同,而採用現代流行音樂的素材與特色,缺少了聖潔莊重的氣氛。

5.  傾向工具化

敬拜成了工具,藉由吸引人踏進教會。敬拜的形式、時間、長短、內容、音樂、信息等作出相應的造就,以迎合對象的口味與需要。基督教信仰成了商品,藉著敬拜推銷出去。

6.  以人為中心

人數增長是教會當前的緊密處理的,於是人的需要和愛好成為大前提,人漸漸成為教會的老闆或主角,教會容易淪為另類的「社交中心」。

7.偏向單一化

崇拜的音樂元素,只能選用現代新詩,漸漸排除傳統的聖詩,會眾經過長期單一音樂文化的薰陶,對音樂的領悟力便會漸漸減退,也會抗拒較具挑戰性的音樂,或需要用信心、耐力練習音樂。

8. 缺乏歷史感

教會為迎合會眾的口味,追趕世界潮流,只談教會現代化、崇拜現代化、電腦化,會眾唱的詩大多是現代流行詩。在這種模式中成長的新一代信徒會忽略我們和歷史歷代的聖徒在信仰上有不能分割的「血緣」關係。

9.忽略崇拜神學

主日崇拜較少提及社會、國家、世界等層面,以致信徒會忽略崇拜神學。

10.教育意義

敬拜使用的音樂具有教育意義。如果教會長期使用單一、通俗、平庸的音樂,信眾的音樂語言和語文程度就很難提升。即使重複的做,也未能達到教育效果。

(3)可行的方法

1.訓練

講授“正確的敬拜讚美觀”以及正確的“神觀”“人觀”,讓我們在敬拜時存敬畏的心,以致更好的尊崇上帝。

2.仔細編排崇拜

整個崇拜的設計要以完整的個體,互相呼應做考慮。

3.多元詩歌的學習

在詩歌選唱上,要加入創新的意念和技巧時,不完全依賴現代樂器,並訂立以發揮人聲為基本樂器為目標。

4.不短視、不急迫

尋找教會更新改革之路時,不要單從人數增長來衡量。不要完全取代舊的,要先重建現有的意義,重新發掘現有的寶庫,更新既有的體系。

5.建立正確的會眾崇拜觀念

藉著教導、崇拜中的親身體驗、專題講座等,教育會眾正確的崇拜觀念,讓他們認識自己在崇拜中所當做的——要有敬畏謙卑的心尊崇、讚美神、高舉上帝,讓他得著應得的榮耀和稱讚。

總結

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性卻越來越敗壞,道德素質沒有同文化素質同比增長,聖樂更加應該發揮它的積極的引導作用,究竟何種方式更能夠引導人來到上帝面前,引人歸順,教人悔改,培養人的靈命,我想沒有哪一個是不可以的。無論何時代,基督教不是去迎合那個時代,聖樂更不會這麼做。歷史不斷地向前進行著,無論何種聖樂都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讚美敬拜,因為我們活著是為讚美神!

傳統聖樂以其巨大的生命力而廣泛用於敬拜當中,現代敬拜讚美則繼續發揮其在佈道會、奮興會中的作用。不同的方式,不一樣的適應人群,不同的風格,若可以好好運用,則會帶來強大的生命力。

參考書目

1.《聖樂與崇拜》,翁翠琴(編著)

2.《敬拜新浪潮》,拉瑪.白柏曼(著)

3.《聖樂文萃》Ⅰ

4.《聖樂文萃》Ⅱ

(本文作者係90後基督徒,喜歡文字、音樂、做飯與思考人生。文中觀點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福音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各位讀者留言評論交流!)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