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宣教士到底需要多少「東西」?

最近讀到了一封美國Radius畢業生在工場寄回來的代禱信,代禱信裡形容了他們第一個月在工場的一些狀況:

只有一個露營的瓦斯爐可以用。
一個傳統蹲式馬桶,一個水桶在馬桶的上面,就是洗澡的地方。
沒有椅子、桌子和書桌,坐在地板上,晚上睡吊床。
有兩年份的隱形眼鏡,但沒有隱形眼鏡藥水。
屋主會帶井水讓他們過濾後使用,有些日子完全沒有水。
用手洗衣服,包括兩個孩子的布料尿布。
前幾個星期食物是麵條、米、奶粉、糖、鹽、沙丁魚、
當地平均溫度是攝氏49度,每週都有一次沙風暴,
自己不能領錢。
實際在工場的情形跟差會原本形容的差很多,

一個年輕的家庭,本來可以在自己的家鄉自由地過生活,這封代禱信是他們踏入宣教工場的第一個月寄回的,

「自由」、「無人轄管」跟「甘心」、「僕人」

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哥林多前書9:19)

身為一個完全自由、無人轄管的人,保羅為了要完成大使命,

Radius訓練已經進入第六個星期,當我們進入跨文化世界生活時,

如果我們很快回答說:「什麼都不需要,有神就夠了!」每個人都有一些基本的底線跟需要,但是一個充滿熱情的年輕人,

六個星期前訓練開始,我們的學生也開始面對許多新的限制:這些限制跟以後跨文化生活所要面對的挑戰相比,其實不大。但在這個適應限制的過程中,大家開始對「甘心作僕人」

第一週大家問的問題是「我早上喜歡吃麵包但是沒有地方買」、「奶粉跟保久乳喝習慣了,

設計這樣的訓練的目的是:當一個宣教士剛到工場,想想看,如果我們帶著孩子去問鄰居:「我們剛搬到這個國家,當一個宣教士剛到工場,決定要把新家先安置好,買好冷氣、當有一天自己的城堡蓋起來的同時,宣教士跟當地人的關係中間,跟當地人的關係中間,

每個宣教士都把「道成肉身」的服事當作座右銘。 (沒有人會說,一個嬰孩,不就是什麼都沒有嗎?也因為這樣,每一個把「道成肉身」當作目標的宣教士,

Radius訓練的目的不是給這些年輕人新的知識或是新的技巧,保羅說:

一開始那個家庭寫的代禱信,

「不管怎麼樣,我們還是緊緊抓住最後的目標。我們知道,

在過去的幾年,有不少人跟我們說過:「你們長宣的模式太難了,是的,我們拒絕相信這個世代的年輕人無法擔當完成大使命所需要負上的代

是的,當我們回應大使命開始在異鄉生活,宣教士所傳的福音,也是在這些「不平的路」上面,有最大的能力。讓我們一起學習,不要浪費這些不舒服的日子!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