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基督徒的内外属灵生命操练

編按者

初信主的時候,我們都夢想身上各種糾纏的罪,在一夜之間消失。信主越久,越發現,現實與此常常相反,那個老我之律的力量反而在反彈似的,常常向著我們的屬靈生命發起攻擊。於是,常常聽見一種哀嘆:我不想這樣,卻偏偏這樣。結果,有一種人陷入自怨自艾的信主光景,有一種人則進入聽之任之的狀態,似乎我們以及我們信靠的神對這一切都束手無策了!今天的侯士庭用溫柔有力的聲音對這些情形喊停!是一篇值得收藏起來不斷在聖靈的引領中操練的文字。


做門徒的生活就是每日的殉道,這符合使徒的教訓:「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林後4:10)我們應該了解自己要培養何種的屬靈操練,以下是屬靈操練的兩大分類,我所列的不算詳盡,只是提供一些建議。

內在靈命操練

基督徒內在靈命的操練,包括默想、禱告、禁食、柔和、寫靈程日記等。

1. 默想

「默想」應是基督徒內在生活的主要活動之一。我們的心思全集中在基督身上,被基督的道所充滿,使我們可以有熱切的心,能夠全屬乎主。今天,許多基督徒的心裡充滿的似乎只是新聞、音樂,每個人都做了“隨身聽基督徒”,從早到晚耳朵都塞滿了早操、跑步、洗澡或搭地鐵等聲音。然而我相信,身為基督徒,必須熱切地持守我們的內心世界,讓其中充滿屬乎神的真理,使我們成為晝夜思想神話語的人。

耶穌面對試探時,說出其中一句話:「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中所出的一切話。」(太4:4)因此,我們必須培養一種屬靈操練,就是默想。默想,就是我們的內心充滿了聖經的話語。

我建議大家每天默想一段聖經經文。以《詩篇》119篇為例:全詩共有二十二小段,每小段有八節,可以用二十二個星期來默想全篇經文。每小段有八節經文,每日至少可背誦一節,這樣每星期就有八種不同的內容可以幫助你去體會神話語的實在,你就越來越能為神話語的豐富和多姿多彩而感到驚奇。神的律例、典章、誡命、教訓是那麼的豐富,你會開始欣賞神的話語和你生命的關係。

二十二個星期過去,又可以再開始另一個二十二星期,循環三次後,我肯定你會成為一個屬靈生命健全的人,因有神的道在你的生命中與你同在。

默想是有目的的。是盼望藉著神的話語,進入與神更親切的關係。你的目的是盼望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在一切的反應上,都有基督的靈來帶領。你要願意忠於神的聖言又樂於順從。並期望神透過祂的話與你說話,使你成為一個曉得默想的人。雖然這是一條漫長的路,但一定會為你帶來更新、改變。

2. 禱告

另一種靈命操練,是基督徒的心要充滿禱告,並且是恆切不斷的禱告。當然,這不是說要你整天口中念念有詞,而是說在你內心意識裡面要永遠遠離神不遠,你時刻能面見神,時刻思想他的榮美,時刻與他相交。這樣一來,在你生命裡面,會常常在神面前有獨白,時常與神說話,與神同行。

人之所以孤單,其實是因為在孤單時,他不曉得請神陪他,而基督徒是世界上最不該孤單的人。若我們今天仍然感到孤單,那麼我們還不是一個會默想或會禱告的人。

 

3. 禁食

禁食也是基督徒內在生命的靈修操練之一。雖然禁食並非基督教獨有,其他宗教也有禁食的操練,但是禁食的動機卻使基督教與眾不同。聖經多次告訴我們,禱告與禁食是分不開的,聖經所論到的禁食通常帶有屬靈的目的。 《但以理書》10:3、《以斯拉記》4:16,《使徒行轉》9:9都可以看見禁食與屬靈的目的是分不開的。

我們也需要知道,禁食是我們個人與神之間的事情,只有法利賽人才會將他們的禁食到處張揚,在《路加福音》18:12、《馬太福音》6:16中可以看出他們禁食的動機。

大家可能會問,禁食的目的是什麼?目的有很多。其中一個是,也許在我們心裡會有一些隱藏的事情,仍控制著我們的生命,如驕傲、憤怒、懼怕、苦毒、嫉妒等,這些隱藏的事物會在禁食一段時期後浮現。因為在日常忙碌的生活中,這一切罪惡很容易被掩護;一旦我們對神認真時,一旦我們願意為神的緣故叫身服我時,這一切的罪惡便會浮現。

事實上,許多在禁食操練上得益的人,他們內心屬靈的視覺越來越清晰,在他們代禱的生活中更有能力,尋求引導時更清楚,解決問題時更有力量去集中精神,甚至能脫離某一種罪的捆鎖。因此,當我們禁食時,便會有這些益處。

我們該如何禁食?這並不需要諮詢人的意見。如果你感受到是神帶領你為某些目的而禁食,你就可以有一天的禁食。請小心!如果沒有醫生的忠告,勿禁食超過兩天,因為我們要智慧地運用自己的身體。而有些人發現,二至七日的禁食可以使他們一生受用。現在有些退修中心或營地也適用於作為禁食的場所,三天的退修會,你可以只帶一條麵包作為每日的主食並配開水,這樣的禁食都是神所接納的。

不過我要再次強調,禁食乃個人與神之間的事情,當我們張揚或自高時,反而會失去禁食的意義。

4. 柔和

另外我們要操練自己有「柔和」的氣質。這氣質在我們靈命中所擁有的豐盛,往往不是我們容易意識得到的。因為我們是活在粗魯、競爭性高的社會,自然就不太注意柔和。我們凡事都幹勁十足,甚至在靈修操練時都要比別人強。所以柔和的氣質是培養靈命最好的本錢。柔和能控制自己的野心、爭競的心,以及很想有成就、有表現的心。

關於柔和,有一段很好的經文,就是《詩篇》131:1-3:「耶和華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我的心平靜安穩,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抱中,我的心在我耶和華像斷奶的孩子。當然,這柔和的心不屬於滿有自信的希臘人或現代人,唯有當我們的心靈全然靠近神的時候,才有可能變成柔和。

當我們認為自己是神眼中看為貧乏的人,才有可能變成柔和。我們思想神在舊約中是怎樣時常看顧貧苦的人,就能體會耶穌在登山寶訓八福中第一福的重要性,「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5:3)當我們對神有這種明顯的需要時,當我們對神有無止境的朋友禱告時,我們便以順命、順從神的旨意為有無止境的朋友禱告時,我們便以順服、順從神的旨意為有無止境的朋友禱告:這樣曾以他的旨意和順從神的旨意:曾這樣的旨意禱告:曾這樣為神的旨意:曾這樣的旨意:曾這樣禱告。

 

主啊,你要我從你身上學習心裡柔和,無論我如何令你失望,你的柔和永不令我失望。你不輕易發怒,你的慈愛沒有窮盡。你教導我不要沮喪,你願意將你的柔和賜給我,使我的心靈得著安息,求你賜福給我,讓我有智慧在每天當中有時間培養心靈的柔和。求你救我脫離高傲自大,離開太過高超的目標。但願你仍叫我心靈得著安穩,正如孩子在母親懷中得安穩一樣,求你救我脫離謀求表現的慾望,使我的生命沒有太多的衝動,而是更加柔和。讓我的心全然集中於你,讓你同在的榮光使我每天更有光輝,願你使我成為在世界上成就你旨意的一條開通的渠道。

在你所遇見的人中,你可能也會發覺他們有耶穌基督的柔和。

5. 寫靈程日記

寫靈程日記也對我們靈修操練很有幫助。這不僅指記錄我們每日的活動,而是記錄我們每天在神面前的心路歷程,記錄我們如何敬拜神,如何與祂為友。當然,我們需要注意,過於內省的人會常常在自省中惴惴不安,這樣的人,不寫這些日記也許會好一點。反過來說,若有人日復一日缺乏反省,生命就會非常膚淺、表面化,因為缺乏透視自己心靈深處的機會,這種人就應該寫靈程日記。

在神面前把自己的思想記錄下來,可以幫助我們更釐清思想,可以將麥子和稗子分開,也能幫助我們將那些一閃即過的印象捕捉、固定下來。當我們這些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的心思意念能夠被定形、被賦予意義時,我們就能夠過一個更加有紀律的內在生活,在靈程日記中也可以記下夢境,甚至求神引導你“發夢”,使你可以經歷到,原來神一直在你的意識領域,甚至在你的潛意識領域中,成為你的潛意識。

另外,還可以記錄你在默想當中所看見的圖像,與人相遇時的印象,或與人分享的思想、分享後的答案,也可以將你所讀過的文章、書籍的精華記錄下來,寫日記並非是為了給別人看,由於在寫的時候沒有觀眾或聽眾,反而能幫助我們更加集中焦點來記錄,省察我們與神之間友誼的發展。

十七世紀在貴格聚會的烏爾曼先生,非常善於寫日記,他的日記內充滿他對社會關懷的熱心。他也記下每日所遇見的壓力,讓自己直面自己過度吹毛求疵的生活及偏見,並且正視自己的良心。無論如何,靈程日記能幫助我們看見自己對神的認識的膚淺程度,看見自己對神的心思是何等的稀少,看見自己對神同在的經歷寥寥無幾,看見自己的禱告生活泛善可陳。當我們看見這一切並開始悔改時,靈程日記就發揮了作用,幫助我們看見我們是何等需要重新認真地跟隨基督。

 

外在靈命操練

基督徒外在靈命的操練,包含忠誠與順服、簡樸與單純、聆聽與憐憫等。

1. 忠誠與順服

舊約讓我們看見,在所有的操練中,最重要的是「忠誠」。在整個以色列民族的架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忠誠,忠誠是神與子民之間所立的約。其實,耶穌基督所彰顯的就是神守約的忠誠,《約翰福音》1:17:「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在16節也說:「從他豐滿的恩典裡,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這「恩」是神守約的恩典。所以,恩典與守約、忠誠是相互關聯的。

在動盪易變的現代世界中,人與人的社交接觸是短暫而快速的,人際關係越來越流於膚淺。今日神的子民有守約的特徵之一,就是我們要有忠誠的心。

以色列人另一個重要的特質是「順服」。因為順服是建立在神的話語上。基督徒順服的試金石就是耶穌基督,作門徒的生活乃是順命的生活,一生一世全降伏於基督之下,願意聆聽並樂於順服祂的旨意,這是我們生命的中心。

2. 簡樸與單純

過「簡樸與單純」的生活也屬於基督徒外在靈命的修行。聖經所說的單純是建基於真實,即主權的真實。大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一切都屬於神,而我們的生命在基督裡一直環繞著神而存在;內心的單純是因著神的愛而來,在我們一切的真實裡,沒有一樣真實比神的同在更加真實。

《傳道書》7:29說:「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是人把自己弄得很複雜,當人去拜偶像,他們的人生就變得繁復;唯有敬畏神,才能讓我們返璞歸真。昔日耶穌對少年官的要求,今日仍向我們發出同樣的挑戰:要過一個簡樸與單純的生活。若我們能看清楚所需要的事,並且能發覺越不受捆鎖,我們就越能離開自我的利益,心靈就越單純,如十九世紀的克爾凱郭兒所說:“清心只是盡心求一事。”

3. 聆聽與憐憫

基督徒外在靈命的操練,也包括願意聆聽、願意憐憫。像瑞士精神病理學家及作家杜尼爾所說:“我們很少人懂得聽人說話。”

所謂聆聽,是我們承認對方的獨特性,樂意接受在他們獨特的處境中所傳遞出來的訊息。身為一個聆聽者,並非只聽懂一些字語,而是能聽出對方的心聲,並且在這人面前有著溫柔、恩慈的生活。當我們是一個有恩慈的人,就能聆聽。真正的恩慈,是承認對方的存在,聆聽可以說是恩慈的果實。

願神憐憫我們,使我們既能聽,並且聽後能有憐憫;使我們知道在我們人生歷程中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重視他人的獨特性,並且求神:“既然你已賜我們一雙耳朵能聽,那就使我們能聽到別人的心聲。”

我們需要有獨處,需要在神面前有寧靜,以致我們能有分享。讓神幫助我們看清楚這操練所需要的力量、苦功是何等的大。真正屬靈操練的證據,就是能夠為他人捨棄自己,並且藉著我們的生命,使別人能多結果子。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