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基督徒應該怎樣為人代禱?

經文:腓1:9-11

引言:保羅屢次於卷首感恩之後,隨即向收信人保證他常為他們禱告,並說明他祈求的內容(羅1:9-10;弗1:16-23;西1:3、9-14;帖後1:11-12;門4、6;帖前1:2;兩帖後13)。這段是另一個例子;他在第四節已提到為他們祈求時總是懷著喜樂的心,在這裡他進一步表明他祈求的內容和目的。他在神面前的心願就是:

一、愛心增多

1、愛心的重要

愛是認識上帝的途徑  (約壹3:8)

愛是基督門徒的記號  (約13:34-35)

愛是聯絡全德的樞紐  (西3:14)

愛是一切恩賜的基礎  (林前13:1-3,13)

愛是互相寬容的秘訣 ( 弗4:20

愛是為主勞苦的動力 (帖前1:3)

2、愛心的平衡:在知識與見識上多而又多

「知識」,是指從經歷而得對神的真認識。一個人認識神越多愛心運用也越適當,如此愛心就越易受激發而增加。

「各樣見識」,是指對各樣事物的分辨、判斷的能力,是一種屬靈的敏覺。是如何運用愛,可不可愛,該不該愛,有分辨的愛。約翰叁書強調愛的接待當有見識。

光有知識而無愛心,人就冷酷有如月光下的一座冰山;光有愛心而無知識,人就會像在旱季中焚燒山林的大火般可怕。 (黃迦勒)

信徒的愛不只是感情作用,而且是紮根於知識和各樣見識上的。

愛心必須受知識和見識的平衡;愛心加上知識和各樣見識,才能符合神的旨意,也才能給人有真實的益處。

沒有知識和各樣見識的愛心,乃是教會一切問題的根源;它往往領人離開正道,走向偏激。

信徒對神的認識越多,屬靈的鑑察力也愈敏銳,愛心的運用也就愈適當。

記得《小孩不笨》中有一句話:你的爸爸太愛你了,你的爸爸太不會愛你了。這恰是有愛心卻無知識最好的說明。

3、愛心的多多:多而又多

就是不斷長進,十分豐富,綽綽有餘。 (帖前3:12)

神不但要我們有愛心,而且要我們的愛心多而又多。換句話說,神要我們在愛心中有成長。

我們須有豐盛、滿溢的愛,才能應付在我們生命中所發生的每一件事。

神要我們的愛豐富到一個地步,不但是滿溢出來,並且整個人標誌著愛,而成為一個『愛』的人。

腓立比人是很有愛心的;從他們對待保羅方面,可見他們比別的教會更有愛心,因他們在保羅離開他們之後還是常供給他的需用(腓4:15-16)。保羅在馬其頓工作時,照聖經所明記的,只有腓立比教會在生活需用上供給他。可見他們的愛心必然十分真誠,而且相當長進;所以保羅很放心地接受他們的禮物。他們既然特別有愛心,所以保羅就為他們禱告,求神使他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的見識上,多而又多」;不論對神的認識,和在經歷中對事物的判別能力,都大有長進,使他們有智慧,能夠照著神的旨意和人的益處,適當地運用愛心。

保羅的禱告顯示,信徒的愛心必須加上認識神的知識,和各樣判別事物的見識,因為真愛心是與真知識一同長進的。哥林多人的毛病就是他們的知識與愛心脫節,結果便生出驕傲自大(林前8:1),或是愚昧和受欺。愛心運用得不適當的結果,會受挫折而灰心冷淡。信徒若要在愛心上增長,不但要熱心待人,也要有屬靈的智慧去運用它。認識神愈多,認識神的知識便愈增加,屬靈的判別力也跟著長進,而愛心之運用也愈加適當,如此我們的愛心就愈易於受激發而增多了。信徒愈不憑感情和肉體的衝動行事,愈能在愛中認識神。這幾方面的長進是互為因果的。如此循序漸長,信徒的靈性生命,就會日漸豐富了。

二、誠實無過

1、誠實無過的意義

「誠實」:含純潔、信實、誠懇之意,即靠著主運用祂所賜的智慧知識,判別是非,作個真誠的人。

「無過」:即沒有欠、過犯、錯誤,就是不要使自己過失,同時也不使別人因我有過失

2、誠實無過的前提

「分別是非」:作喜愛那美好的事,信徒在屬靈的追求上,不只是全分別是與非,還要揀選更美婦的事,追求上好福分的生活。

我們作一個誠實無過的人,就是靠著主,運用祂所賜的各樣智能和知識,判別各樣是非,作個真誠的人。換言之,誠實並不是無知,易受人愚弄欺騙。因為一個易於受欺的人,雖或可算為誠實,卻不算為無過。誠實而無過,表示我們應在誠實之中有智慧,知道如何使自己不至跌落罪惡的陷阱之中,也不使別人落在罪惡的試探之中。主耶穌並非要我們作一個胡塗的老實人,而是作一個「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的人。這是末世基督徒應具備的品德。

3、誠實無過的持續

「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直到主的再來,因我們所行所言,並非只給也人觀看,更是為著將來可以向主交代。

信徒在世行事為人,應以主再來時如何向主交代為前提,而不是考慮到世人怎麼想、怎麼說。

三、結滿果子

1、結何果子?

「仁義的果子」:又作公義,就是成就律法之義(羅8:4)的行為。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成果,應當用合理、合法的手段並正當的途徑來獲致,切不可用詭詐、取巧或彎曲的方法來取得。

2、如何結果?

「靠著耶穌基督」:這是結果的秘訣(約15:5)我們能否結果子的關鍵,不在乎本身的完全,乃在乎有否與主連接,如枝子連於葡萄樹。枝子若不住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約15:4);基督是信徒一切善行的根源。

基督就是那義者(徒3:14),祂就是義;「靠著耶穌基督」是我們能結滿「仁義的果子」的關鍵。

「結滿了」:顯明我們結果應有豐富的,充足的。信徒在地上的職責,不只是偶然結出一些義果而已,乃是要常時「結滿」了義果,因此我們不可為少數幾件善行而念念不忘。

3、結果目的

信徒的好行為,既是出自基督,而非出於自己,故其目的不是要榮耀自己,而是要歸榮耀給神。

我們結果子的目的是甚麼,就是「叫榮耀稱讚歸與神」。正如一棵園中的果樹,所結的果子理當完全歸給他的主人,絕不是那些樹的誇耀或裝飾。樹本當為著增加主人的利益與享受而結果子,信徒結果子也應當以能使神得著完全的榮耀為最高目的。

結語:上述是保羅為腓立比人所禱告的內容,你所禱告的又是什麼呢?

 

原題目為《我所禱告的》,編輯時有變動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