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宣教士离我们很远 教会如何了解在世界另一个角落的需要?

【记者李容珍台北报导】「教会要落实关顾宣教士,仅凭代祷信是不够的!」由中华基督教内地会和宇宙光全人关怀机构,于八月20日上午,在台北怀恩堂举办的「陪你同行 ,与你同工」华人宣教士关顾研讨会,会中宣教士关顾推动者和培训者王铃惠博士认为,宣教士关顾最大的挑战是「领导者与宣教士之间,如何建立顺畅的沟通管道,让领导者听到宣教士真实的需要?」

王博士说,宣教士关顾,就是把宣教士当成自己的孩子,教会视自己如为人父母,用这种心态去关爱宣教士。

她提到,宣教士关顾的首项任务是如何聆听宣教士的声音,了解他们实际需要。宣教士离我们很远,教会如何了解在世界另一个角落的他们的需要?若光凭代祷信,了解是不足的。因为代祷信中多半只谈事工;通常仍会透过关心他们的同工,建立信任安全的关系,让宣教士没有顾虑地表达他们真正的想法。问题是宣教士真实的需要,牧师可能听不到。关怀同工一方面要同理支持宣教士,一方面要理解牧师的意象。若牧师对宣教师不了解,订出的策略与真实需要存在落差,便可能造成彼此的误解或隔阂。

聆听宣教士心声订出实际做法

王铃惠博士提到,宣教士子女教育无法解决,常是华人家庭无法走出去宣教的原因。若是教会订出的政策一成不变,有时很难满足每个家庭不同的需要,最后宣教士只好撤退回国,非常可惜。

宣教士关顾第二项任务:牧养和关心。记得汶川大地震时,有一间教会的牧师把自己教会造就的子弟兵,差派到灾区,牧师也定期与他们联络,关心他们,与他们一起祷告,甚至过年期间亲自过去探望他们,因此这些人与牧师就会无话不谈,也会反映真实的状况,甚至有一位姊妹真实表明自己有忧郁症的状况,牧师听了马上将她调回台湾,协助她生活的安顿和心理的辅导。王铃惠博士说,若双方不是安全、坦诚沟通的关系,这位姊妹独自承受忧郁的煎熬,后果将不堪设想。

教会不只关心也牧养宣教士

王博士说,牧师不只关心宣教士,也牧养宣教士。以她从事宣教工作及辅导宣教士的经验,常听到宣教士「属灵枯竭」的挣扎。王铃惠引用一位做到关心和牧养宣教士的主任牧师的话说:「牧养,是神给牧师神圣且崇高的呼召,在牧养和咨询领域里,宣教士关顾常被省略或忽视;就她自己不管自己多忙多累,每六个星期,一定会与教会的宣教士电话联系和谈话。当宣教士回国述职时,他也会亲自拜访,或与他们用餐、聊天,甚至抽时间亲自到宣教工场探望他们。他也说,身为主任牧师要做这些事,需要投入许多时间,要去真心关怀及慎重信守他的承诺,有时在他疲倦和忙碌时,他也需要打这个电话。因对于宣教士来说,这条生命线至关重要。」

认领宣教士 中西合作前人带后人

第三项任务:认领宣教士,前人带后人。王博士在宣教工场看到很多单枪匹马或独立的宣教士,没有母会支持,也没加入差会,就凭着信心出来宣教。但因没有母会或差会的关顾,这些宣教士就变成独行侠,孤立无援。

她曾在泰国看到一些服事模式,就是具有经验的西方宣教士会认领从中国出来的年轻新进宣教士,成为他们属灵导师,关心扶持他们。若中西一起合作,前人带后人,可以补足华人宣教历史不长,缺乏老手带领年轻新进的缺憾。不过,中西合作,前人带后人的模式,必须先克服语言的障碍。

母会对宣教士的重要和影响深远

四、不离不弃的爱。有些没有母会支持的宣教士,必须找其他教会支持,成为他们的母会,但因宣教士与弟兄姊妹没深入关系,教会弟兄姊妹对宣教士不熟,宣教士就变成孤儿。

曾有一位宣教士,因无法用宣教士身分去当地,因此改用生意人身分在当地长期居住,母会认为他既然可以在当地做生意赚钱,因此取消对宣教士金钱支持。理性上他可以接受,但在情感上,他觉得仿佛被亲生父母抛弃一样。还好教会有一个团契支持他,让他感到并没有与家断绝关系。母会对宣教士的重要和影响,就像孩子长大,走一条不是父母期望的路,父母可以不支持对方,但不能否认对方还是自己的孩子,一样不离不弃关心他们。

长期投入宣教并关心宣教师的台北信友堂,也在会中分享实际的经验。宣教部资深同工蓝婉淑一开始就说明,教会对Missionary翻成中文是「宣教师」,不是「宣教士」,如同护理师、医师一样,是因着敬畏神,「尊重」神所差派的人的态度。从宣教师进入禾场之前、在禾场期间、返国述职╱休假期间、结束离开禾场,有不同的阶段,教会背后的做法和理念,可作为其他教会参考。

教会差派宣教师 有宣教事工办法

她说,教会对宣教事工的推动是逐步展开的,从回应神的呼召(神呼召人──教会回应──安排宣教师关怀及支持计画、适时订定宣教策略及方向)、订出宣教事工办法。 1992年教会开始差派跨文化宣教师,到了2006年推出宣教事工办法,规定宣教师要加入国际差会。这几年来,在宣教师关顾方面,差会对教会帮助很大,唯有彼此合作,宣教师在禾场上才能持续往前。 2007年教会又追加提出「多元宣教事工推动办法」,为鼓励更多弟兄姊妹参与宣教,并回应未来宣教的趋势。

蓝婉淑说,宣教师进入禾场之前,教会内部会先经过遴选。譬如有的弟兄姊妹透过多元管道,可能是参与差传年会或特会,对宣教产生负担而成为寻求者。另一个办法是参加宣教团契。宣教团契与其他团契不同的是,它是具有同质性、跨年龄的团契,目的是找到同行的伙伴,提供宣教教育,并参与保罗事工,配搭偏乡教会的服事,了解偏乡教会的情况。而这些偏乡教会,比较接近跨文化宣教禾场,藉由服事与寻求者一起同工,更多认识他们;必要时也可建议他们,进一步参与差会的短宣,进入工场寻求。

宣教师到外教会传递异象 带出宣教看见

对于募款方面,蓝婉淑说,教会支持宣教师部分经费,其他经费必须由宣教师到外教会自筹,甚至是到没有宣教事工的教会分享。重要的是,透过异象传播,带出更多人对神国度的看见。

蓝婉淑说,宣教师在工场期间,教会会有很多的祷告。教会有一个祷告墙,贴满很多宣教师的家书,让弟兄姊妹经过时可以翻阅了解;主日崇拜也会有宣教关怀时间,为宣教师祷告。周三的宣教祷告,会寄发祷告信,为宣教师祷告。教会每季一次有宣教祷告会,为宣教事项祷告,过透过录音或影音,让弟兄姊妹了解宣教师的情况。

团契和小组认领宣教师 为他们祷告

她也提到,宣教师的安全规则,每一位宣教师都需要祷告支持,若曝光不足,就会愈来愈少人支持他们,因此需要在安全性和曝光度之间做权衡。每位宣教师保护的程度,会依据服事地区、对象、事工性质,差会有不同要求。差会会征询宣教师和宣教师的意见,做出调整和规范。

蓝婉淑在会中也提到,会邀请团契或小组认领宣教师,对于关怀宣教师的建议,包括接收代祷信、为宣教师祷告、与宣教师通讯、宣教师返台述职期间……等,一些可以做的事,让更多人认识并背后支持宣教。

她说,教会对宣教事工的推动是逐步展开的,从回应神的呼召(神呼召人──教会回应──安排宣教师关怀及支持计画、适时订定宣教策略及方向)、订出宣教事工办法。 1992年教会开始差派跨文化宣教师,到了2006年推出宣教事工办法,规定宣教师要加入国际差会。这几年来,在宣教师关顾方面,差会对教会帮助很大,唯有彼此合作,宣教师在禾场上才能持续往前。 2007年教会又追加提出「多元宣教事工推动办法」,为鼓励更多弟兄姊妹参与宣教,并回应未来宣教的趋势。

蓝婉淑说,宣教师进入禾场之前,教会内部会先经过遴选。譬如有的弟兄姊妹透过多元管道,可能是参与差传年会或特会,对宣教产生负担而成为寻求者。另一个办法是参加宣教团契。宣教团契与其他团契不同的是,它是具有同质性、跨年龄的团契,目的是找到同行的伙伴,提供宣教教育,并参与保罗事工,配搭偏乡教会的服事,了解偏乡教会的情况。而这些偏乡教会,比较接近跨文化宣教禾场,藉由服事与寻求者一起同工,更多认识他们;必要时也可建议他们,进一步参与差会的短宣,进入工场寻求。

宣教师到外教会传递异象 带出宣教看见

对于募款方面,蓝婉淑说,教会支持宣教师部分经费,其他经费必须由宣教师到外教会自筹,甚至是到没有宣教事工的教会分享。重要的是,透过异象传播,带出更多人对神国度的看见。

蓝婉淑说,宣教师在工场期间,教会会有很多的祷告。教会有一个祷告墙,贴满很多宣教师的家书,让弟兄姊妹经过时可以翻阅了解;主日崇拜也会有宣教关怀时间,为宣教师祷告。周三的宣教祷告,会寄发祷告信,为宣教师祷告。教会每季一次有宣教祷告会,为宣教事项祷告,过透过录音或影音,让弟兄姊妹了解宣教师的情况。

团契和小组认领宣教师 为他们祷告

她也提到,宣教师的安全规则,每一位宣教师都需要祷告支持,若曝光不足,就会愈来愈少人支持他们,因此需要在安全性和曝光度之间做权衡。每位宣教师保护的程度,会依据服事地区、对象、事工性质,差会有不同要求。差会会征询宣教师和宣教师的意见,做出调整和规范。

蓝婉淑在会中也提到,会邀请团契或小组认领宣教师,对于关怀宣教师的建议,包括接收代祷信、为宣教师祷告、与宣教师通讯、宣教师返台述职期间……等,一些可以做的事,让更多人认识并背后支持宣教。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