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亦文
本文取自内地会《万族万民》2018年第95期 「祷告与宣教」一文
祷告永不落空。
It is no vain thing to pray.
――戴德生Hudson Taylor
所有的属灵故事都可以追溯到一个祷告的源头。
内地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5年,戴德生用十英镑加上神所有的应许在伦敦开设帐户;内地会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1832年戴德生出生前,他的父母为头生子所献上的祷告……
作为一个在基督教家庭长大的少年,戴德生一度远离神,追逐放荡享受的生活。直到他17岁那年,母亲和妹妹恒切的祷告,将他的生命翻转 ——「基督做成的工」不仅成了戴德生的故事,也成了内地会的故事。
又是在祷告中,戴德生听到神对他说:「为我到中国去。」他离开家乡,学习过信心的生活。信心的生活就是祷告的生活:将需要告诉神,由神感动人来供应他的需要。
1853年,经过五年多信心生活的操练之后,戴德生登上「敦费士号」,历尽千难万苦抵达上海吴淞口。航程的结束,却是更多考验的开始。祷告,是在异国他乡向神支取力量和资源的唯一管道。
七年之后,神挑战回国养病的戴德生成立一个专门向中国传福音的差会。所有对中国有负担的宣教士候选人都被邀请到简陋的戴家,参加每天正午举行的祷告会,见证神如何借着这一小群人的祷告施行神迹。
1865年,在柏莱顿海滩上,神在戴德生的祷告中征服了他的不信。
祷告,也催生了1866年启航的「兰茂密尔号」上的十六名福音生力军。借着合一的祷告,他们平息海上的风浪,并以同样的祷告进入杭州、再进入扬州。
1869年,正是在「扬州教案」之后与神角力的日子里,「戴德生与内地会的五旬节」在润扬一带诞生,带来与主联合的安息与更新的生命。
次年,也是在镇江,戴德生在三子存礼、新生儿诺尔和爱妻玛莉亚的新坟前,透过祷告将自己重新献在祭坛上。
1905年,在戴德生的葬礼上,更多的中外人士聚集在镇江的墓园,用更多的祷告浇灌了这片土地。
内地会的故事,离不开戴德生从未谋面的岳父台约尔临终前「以我坟冢得中华」的祷告;内地会的故事,离不开戴德生的曾祖父戴雅各「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的祷告;内地会的故事,离不开戴德生的母亲和妹妹当年「浪子回头」的代祷;内地会的故事,离不开无数宣教士「福临中华、中华归主」的祈求 。
许多的祷告带着喜乐,更多的祷告含着眼泪。祷告,成了宣教的生命线。内地会的传奇,也是祷告的传奇。
戴德生预备自己的祷告
我将来到了中国之后,就再也不能靠人的帮助了,惟有上帝是我的供应者。因此,我离开英国前,一定要学会如何单单借着向上帝祷告,来感动人、推动人。
戴德生
为五位祷告 (1860)
经过了六年在中国的服事,戴德生健康渐衰,不得不于1860年暂别他所爱信主年日尚浅的中国弟兄姊妹,以及上百万还没有机会听闻福音的中国老百姓,启程回英国。航程中,他和玛莉亚切切求神差派五位宣教士到宁波接续他们的工作。
为二十四位祷告 (1865)
「1865年6月25日,主日,无法忍受当上百万中国人未曾听闻福音步上灭亡之路时,这儿竟然有一千多位信徒沉浸在安舒的环境中喜乐的敬拜。我独自走向海滩,灵里极其挣扎。就在那一刻,主战胜我不信的心,使我全然降服。我告诉主,一切的责任都在于祂,身为祂的仆人,我的责任就是顺服并跟从──祂负责指挥、看顾、引导我和我的同工。就这样,我在圣经上写下:『为二十四位灵巧且乐意帮助的工人祷告,柏莱顿。』」
为十八位祷告 (1875)
1874年夏,戴德生因背伤卧床休养,但信心的眼光帮助他不看外在的软弱,反倒坚强、专注在墙上的中国地图,为福音未及的内陆九省祷告,凭信心支取应许,求神差派每省两位,共十八位大有信心、真诚、火热、乐意为主而活、为主而死的宣教士。
为七十位祷告 (1882)
无数的布道旅行和各地的工作点都指出中国对于更多工人的需要。 1881年底,大概有八、九位宣教士聚集在武汉,为着神国能进一步拓展祷告。他们逐省调查现有的、和可以开拓的工作,调查结果显示需要再增加四十二位男性及二十八位女性宣教士。
为一百位祷告 (1887)
戴德生对神应允祷告一事极有信心,他在1887年内地会于伦敦举行的年会上说道:「圣灵引导我们为今年的一百位新同工祷告,我们拥有明确的应许,『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我们先用数日禁食祷告,寻求神的引领和祝福,祂才把这个意念放进我们心中。我们若有好开始——从神开始——我们必然能走到好的结果。」
为二百位祷告 (1928)
在中国内战动荡,社会气氛对基督教极度不友善的时候,何斯德发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呼吁:「我们恳请在家乡主内的肢体,与我们同心祷告,祈求庄稼的主差出所需的增援。我们并不挂虑送他们上路,或是养活他们的经费或策略……只要先求神的国和祂的义,这一切东西都要加给我们。」
┋文章来源:整理自2017年07-09月《宣教日引》秋季号 09/17
(线上阅读全文 https://goo.gl/PTVTN4)
https://chineseeam.omf.org/95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