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从食物看圣经,圣经变得好好吃:「料理」出美好团契!

【从圣经看饮食】一位喜爱「分享食物」的宣教士 苏恩惠:餐桌是一个敬拜上帝的地方

〔记者韩芸婧台北报导〕你,还记得上一次「分享食物」是几时的事吗?

《圣经餐桌小旅行》作者、台南神学院新约副教授苏恩惠宣教士,小时候与家人到远方拜访亲友时,因路途遥远,大家都会自备食物在火车上享用。每次一到用餐时间,无论认识或不认识,车厢内都会出现分享食物、畅所欲言的画面。也因为爸爸是牧师,所以在彼此交流中,爸爸也开始与大家分享圣经故事,自然的将福音带入其中。

因着这样美好的传承,无论到哪里,「分享食物」是苏恩惠从小到大未曾改变的习俗。她总是欢迎亲朋好友及学生到家里作客,对她而言,这只是在餐桌边添上一张椅子,而餐桌上彼此的分享,却是宝贵的回忆。

苏恩惠宣教士总是欢迎亲朋好友及学生到家里作客(苏恩惠提供)

从饮食恢复与神的关系

「很多人常把『食物』与『圣经』的关系称为物质与灵命,以为是互相矛盾的。」但苏恩惠说,在神学上这是错误的观点,因为食物是神所创造,所以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从饮食恢复与神的关系」,而不是随意对待「吃」这件事。

苏恩惠宣教士也从圣经时代看门徒怎么样用餐。她分享,圣经中,耶稣很常与众人吃饭,且在当中分享天国的福音,甚至有讲道、行神迹。此外,哥林多前书十一章里提到,饮食的态度应该是要懂得「分享」,并等待人齐才用餐。透过圣经,饮食可以带出神的美好与话语,更是持守一起用餐、彼此分享的意义。

 

恢复初代教会聚餐团契氛围 一起用餐是团契关键

初代教会时,门徒都是在聚会中,透过吃饭彼此建立关系,也分享生活为彼此祷告。但现代教会虽保留了教会爱宴与团契生活,但可能却失去了原有的「氛围」。

苏恩惠说,「聚会用餐时,我们总是一排排地坐,抬头一看,都是别人的后脑勺。团契变成了一种习惯,急急忙忙的吃饱就离开了,没有花时间彼此分享。」其实,「一起用餐」是团契的关键,也是关系的开始,福音分享的机会。 「一个家庭不能没有『关系』;若说教会是家的话,就该恢复家庭里的氛围,餐桌是让我们自由敬拜、赞美、感恩神的地方!」

苏恩惠宣教士书展现场分享点心

餐桌是交流分享好地方

2018台北基督教书展「悦读好生活」,十月29日邀请苏恩惠宣教士到场主讲《圣经餐桌小旅行》说书会,分享如何建立共煮共食的教会团契生活。她强调,「食物」不仅是生活上的基本需求,餐桌也是让我们交流与分享的好地方。

《圣经餐桌小旅行》书中从历史文化、圣经研究与饮食教育看团契生活。此外,苏恩惠宣教士也在书中提供自己所设计的食谱,书展现场也带来了食谱中的一道甜点,并以问答与延伸分享的方式,让现场观众可以透过美食彼此交谈与分享。

餐桌是让我们交流与分享的好地方(苏恩惠宣教士提供)

苏恩惠宣教士分享如何从圣经看饮食

厨房神学 苏恩惠烹饪食物成为灵修亲近神时刻

〔记者何毓芬台北报导〕「从食物看圣经,圣经变得好好吃!」现任台南神学院外籍老师苏恩惠(Jonanna Dippenaar)宣教士,于今年八月出版新书《圣经餐桌小旅行:用45道料理创造美好团契》,以人们感兴趣的「饮食与烹饪」为轴,教导学习如何用「吃」来读圣经。

透过圣经美食,以味觉加深对圣经故事的印象,认识背后的象征与意义。每一顿饭,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团契,也成为人与神之间敬拜与赞美,使人的属灵生命得以饱足。

大门餐桌总是向人敞开

出生于瑞士、从小在义大利南部西西里长大、父母都是宣教士的苏恩惠,1980年受内地会差派来到台湾宣教,因而认识来自南非的夫婿、现为台南神学院新约副教授邓开福老师,两人在台湾相识相恋结婚,育有两个女儿。

无论去到哪里服事,他们家的大门和餐桌总是随时向学生与客人敞开。喜欢烹饪的苏恩惠,不仅亲手制作料理,常在厨房与餐桌边分享她的烹饪料理的心得,以及研读神话语的亮光,鼓励大家学习用新的眼光和角度来研读圣经,从中学到不同的生命功课。

苏恩惠回想起小时候常跟妈妈去市场选购食材,学习制作各式各养的料理,因此培养对烹饪的兴趣。如今身为母亲,也是个家庭主妇的她,喜欢亲手为家人烹饪预备饮食。她不定期变换桌上的菜色,让丈夫、孩子、学生及客人常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苏恩惠说,以前父亲曾经在基督教书店卖圣经,一到休息时间就必须关门回家吃饭,若是店里还有客人,父亲就邀他们回来家里吃饭。记忆中,家里的餐桌上总是坐满人非常热闹,而父母亲慷慨好客的态度,成为她一生学习的榜样。

刚来到台湾时,苏恩惠与邓开福就在台北和平长老教会服事青年族群,他们夫妻时常开放家庭接待年轻人,一起吃饭团契,倾听他们说话,为他们祷告。

此外,苏恩惠也在教会的烹饪班参与服事传福音,当时妇女团契常邀请邻居、朋友前来学习,因此接触不少对学习烹饪料理很有兴趣的女性。

邓开福、苏恩惠夫妇每周三早晨与学生一起吃早餐(图/苏恩惠提供)

每周三招待学生吃早餐

三年前,他们夫妻从台湾神学院转调到台南神学院教书服事,每周三早上7点多,都会招待一群神学生来到家里吃早餐,有的学生带着妻子跟孩子一起来用餐,营造一个大家庭的氛围。

一大早,苏恩惠就在厨房忙进忙出,亲手制作咸派、预备茶和咖啡。用餐前,大家先朗读一段圣经经文,带领谢饭祷告,围着餐桌用餐分享,当中有欢笑、有泪水,也有祷告与祝福的声音。直到如今,厨房和家庭就是她服事的禾场。

苏恩惠分享,每次在厨房烹饪食物的时候,就成为她灵修亲近神的时刻。像是一边用手揉面团做面包,一边祷告敬拜神,为着生活中的大小事,学习感恩、等候与赞美。

每次在读经时,苏恩惠都会特别注意圣经时代的妇女及食物,了解饮食与信仰如何影响当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深入读经发现,圣经中有许多书卷都有提到食物,例如:亚当夏娃吃的禁果、以色列人出埃及那晚吃的无酵饼、使以扫卖掉长子名分的红豆汤、让先知但以理吃得又白又胖的素食、在旷野中上帝赐给以色列人的吗哪与鹌鹑等,这些圣经故事都与「吃」有密切相关。

把烹饪与研经做结合

过去苏恩惠曾在台湾神学院开设「圣经与烹饪」课程,把烹饪与研经做结合,研究圣经中的各种食物的用途与其象征意义。每一次上课,与学生探讨一个圣经故事,首先从研读圣经中与食物相关的经文开始,研究食物在经文中的用途与象征意义,提供简单食谱尽可能还原当时菜肴。接着与学生一起烹饪、一同分享,仿佛重回当时圣经时代,学习许多宝贵的属灵功课。

有一次,她与学生亲手制作逾越节的无酵饼,由邓开福老师主持圣餐礼,大家沿着桌边依序把饼传下去,仿佛重回到耶稣与门徒在一起的那一夜,真实感受到主的同在。

苏恩惠提到,新约圣经中,耶稣常在吃饭的时间彰显神迹教导门徒,例如喂饱五千人的五饼二鱼、使水变酒的迦南婚宴、马大的厨房以及最后的晚餐。此外,耶稣在主祷文中提到:「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马太福音六章11节)圣经中关于饮食的经文多是要人们不要为吃什么而忧虑,因为上帝会使饥饿的人得饱足,亲自供应我们所需用的一切。

苏恩惠说,厨房与餐桌是个自由开放的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敬拜上帝,谈论有关食物的圣经故事,借着分享食物成为传递福音的开始。无论在家里、团契、小组或教会中,都可以借着烹饪分享食物的过程,认识圣经真理,发现神话语的丰富与美好。

明年南神开课

她指出,有些人会觉得读圣经相当枯燥乏味,盼望借着「厨房神学」,从「饮食」的角度,引发人对读圣经的兴趣,更多渴慕认识圣经真理,并且愿意敞开自己的心,让上帝亲自对人的心来说话。 「不仅享受餐桌上食物的美味,更要咀嚼圣经得着生命的灵粮!」
苏恩惠老师明年将在台南神学院开办「厨师神学—圣经中的饮食智慧」课程,带领大家从「食物」的角度,认识圣经中的真理,用「吃」将神的话语深深烙印在心中。

    发表回复